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發(fā)電 > 基層動態(tài)

龍源電力風資源評估關鍵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

龍源電力發(fā)布時間:2021-11-15 00:00:00

11月8日,從中國電力企業(yè)聯合會獲悉,由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承擔的“基于中、小尺度耦合模式下的風電場風資源開發(fā)評估與應用”順利通過科技成果評審。

來自清華大學等單位的7位資深專家組成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,該項目通過天氣分型技術、風電場地表壁面函數方法、風電場空間流場仿真的網格預劃分方法、風力機尾流仿真的致動盤模型改進方法等,可提升中尺度模擬圖譜質量,讓測風塔選址、風機選址和布置更精準,可研設計機組發(fā)電量和實際運行更貼近,相關技術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。


圖為職工登錄系統(tǒng)查看風資源測量數據

當前,風能資源的開發(fā)機構對風電場的選址、評估越來越重視,基于單一測風塔觀測資料的分析評估技術已不能完全滿足該需求,尤其是用戶對復雜地形下的資源評估需求。準確的風能資源評估和可靠的發(fā)電量估算是風電場前期工作的重要內容,也是項目開發(fā)投資的依據。對此,龍源電力開發(fā)了一種基于中、小尺度耦合模式下的風電場風資源開發(fā)評估與應用技術,通過天氣分型技術,實現中尺度風資源代表年數值模擬,提取中尺度模擬中大氣邊界層數據后,改進了湍流模型參數、引入科氏力參數、定義剪切應力分布,確定了風電場大氣邊界層條件。在小尺度仿真計算時,該項目提出了風電場地表壁面函數方法、風電場空間流場仿真的網格預劃分方法、風力機尾流仿真的致動盤模型改進方法,提高了仿真的精度和計算效率。

項目成果通過中、小尺度耦合模式下的風電場風資源開發(fā)評估技術,已完成43個風電項目風資源測量和初評工作,得到高分辨率的平均風場分布,風速絕對誤差平均降低0.3米每秒,相關性提高6%;對流場進行計算分析,參與風電項目資源計算約18個,估算電量可提升的項目約13個,經測算軟件誤差平均降低2.6%。

建設期間,項目獲授權發(fā)明專利3項,實用新型專利1項、軟件著作權7項,發(fā)表各類文章9篇,形成一套完整的風電前期開發(fā)體系,解決了風電開發(fā)的核心基礎問題,降低了投資決策風險。




評論

用戶名:   匿名發(fā)表  
密碼:  
驗證碼:
最新評論0

相關閱讀

無相關信息